乔布斯离开7年后,让我们重温他的4种经典思维模式
点击上方△蓝字即可关注我们
艾菲的第81篇原创文章
标签:思维方式/深度思考
最近我重新翻阅了乔布斯的传记、演讲和视频,时而落泪。不是因为伤感,而是因为感动。感动于他的梦想,他的自我,还有他的天才和他的思想。我想,这是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这条路上有着太多值得我们回味和学习的东西。
关于他的文章不少,而我这次则换了种思考的角度,提炼了他的4种经典思维模式,与大家一同学习。
1
终点思维
在斯坦福大学的那场著名演说中,乔布斯说:
“在17岁的时候,我读过一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你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某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我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的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末日,我还愿意做我今天本来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候到了。”
乔布斯认为,提醒自己即将入土是在面临人生重大抉择时最为重要的工具。因为所有的事情,包括外界的期望、所有的尊荣、对尴尬和失败的惧怕 ,在面对死亡的时候,都将烟消云散,只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因此他说:“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
在17岁看到那句话后,他就一直在用这样一种思维向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来决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就是“终点思维”。
什么是 “终点思维”?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以终为始”的重要性,而“终点思维”则是将“以终为始”里的那个“终”直接拉到了最后的终点,即人生的终结之处,然后再以那个终点做为起始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之所以与众不同,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平时观察和思考的狭窄维度。
只有站在了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才能清晰的看到,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珍视的?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我们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能让我们感到由衷满足?或者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打个比方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站在潮水刚刚退去的海滩之上,破碎的、完整的、漂亮的贝壳在一瞬间全都露了出来,一览无遗,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这时,我们不再寻找答案,因为答案就在眼前。
这就是“终点思维”,当伴随了一生的喧嚣终于褪去,虚假的繁华终于落幕,人生的真相才能显现,而它们就像是留在沙滩上的贝壳一样,清晰而简单。原来,我们真正在乎的、珍视的,对我们人生至关重要的不过就是那么几样而已。
英伦才子阿兰·德伯顿曾说,“思考死亡能使我们追求减少世俗的成分而增加精神的内容。死亡的想法对我们的影响或许就是引领我们去追求任何对我们真正重要的东西。同时鼓励我们漠视他人对我们的评价,因为他人的评价毕竟与我们的死亡没有丝毫关系,对死亡的遇见能够使我们追求我们内心中最渴望的生活方式。”
布朗尼·维尔是一位曾做过多年临终关怀的作家。她的病人承受着无法治愈的疾病,也知道自己即将死亡。她在他们生命的最后3-12周里照顾他们。她说,人之将死,会成长很多。当维尔问那些临终病人,他们人生里是否有什么遗憾,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他们想要改变些什么的时候,他们的回答出奇的相似。
“我希望我当初有勇气去过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他人希望我过的生活。”
就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几乎贯穿了乔布斯自从17岁之后的整个人生,引领他始终遵从内心的召唤,无畏追求自己的理想。
也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他才说出了那段振聋发聩的话: “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为别人而活。不要被教条所限,不要活在别人的观念里。不要让别人的意见左右自己内心的声音。还有最重要的是,你要有勇气去听从你直觉和心灵的指示— 它们在某种程度上知道你想要成为什么样子,所有其他的事情都是次要的。”
△ 长按图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2
战略思维
在说乔布斯的战略思维前,让我们先来思考一下战略的本质。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取舍,是聚焦,是确定要做什么以及不要做什么。
那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乔布斯是怎么做的。
在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时候,苹果拥有多条产品线,各种型号、杂七杂八的产品充斥在各个产品线上。很显然,苹果最大的问题出在了产品上,产品太糟了,早就失去了以往苹果的魅力。在1995年的时候,苹果已经推出了54款电脑,在硬件方面,除了电脑外,苹果公司还推出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产品,比如说打印机、显示器乃至3D图形卡等。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苹果还涉足了游戏产品,在1996年的时候,苹果和日本万代公司合作生产了一款多媒体游戏机,结果遭遇惨败,全世界范围内仅卖出了4.2万台。而在软件方面,项目更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
当乔布斯接手时,他开始思考苹果真正需要的产品究竟是什么。
于是,在一次大型的产品战略会议上,乔布斯大笔一挥,在白板上画了一横一竖两条直线,做成一个简单的两行两列的方形四格表。在行的上方分别写上“台式机”和“便携机”,在列的两侧分别写上“消费级”和“专业级”。这样两两组合就是四个产品。然后乔布斯告诉大家,苹果现在要做的就是这四个伟大的产品。
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乔布斯这个大胆而充满创意的“四格战略”震撼住了。
9月,当乔布斯把这个想法告诉董事会时,现场同样鸦雀无声。他们对这个战略计划起初并不认同,因为苹果的竞争对手们正在不断地推出越来越多的产品,挤压苹果的市场空间,如果大幅消减项目,岂非自废武功?这样没有把握的事情在董事会眼里简直就是冒险,他们苦口婆心的劝说乔布斯,希望他能改变主意。
但乔布斯没有改,他相信自己的判断。
于是,凡是与这四个领域无关的业务都遭到了无情的清洗。不论它们看起来是多么迷人,有多少人强烈反对,乔布斯都无情的否决了。
事实证明,乔布斯实行的“四格战略”,大幅削减不相干的项目是卓有成效的。一方面,乔布斯通过裁撤项目,扭转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另一方面,乔布斯集中精力开发四种产品,使得苹果的产品线从混乱回归清晰,苹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都知道了自己的奋斗方向,研发出了非常优秀的产品。在随后几年,苹果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按照乔布斯的理念,最终果然按照乔布斯画出的“四格战略”推出了极其优异的产品,让苹果起死回生。
所以,乔布斯说:“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
之前有一本书,名叫《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作者加里凯勒(Gary Keller)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一条非常实用的建议,那就是“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他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结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也是“战略思维”,通过不断收缩自己的目标与工作任务,直到它剩下最重要的一件或几件,然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
3
跨界思维
乔布斯说:“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自己适合人文学科,但我也喜欢电子设备。然后我看到宝丽来创始人兰德的话,关于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的重要性,于是我决定要成为这样的人。”
于是,在高中的最后两年,他发现自己既沉浸在极客的电子世界中,又喜欢文学和创造性的尝试。他说:“我听很多音乐,尤其痴迷于鲍勃·迪伦;阅读科技以外的书,例如莎士比亚、柏拉图的书。”
既擅长人文又能驾驭科学的人会拥有怎样一种思维呢?
答案是跨界思维。
如果用乔布斯自己的话说,就是“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他每次发布会上几乎都会有这样一张PPT,说我们正走在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上。
他说,如果一个人只有商业视野,你做出的产品就会特别局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学科视野。
乔布斯曾回忆说:里德大学提供了全美国最好的书法教育。整个校园的每一张海报,每一个抽屉上的标签,都是漂亮的手写体。由于那时我已经退学,不用再去上那些常规的课程,于是我选择了一个书法班,想学学怎么写出一手漂亮字。在这个班上,我学习了各种衬线和无衬线字体,如何改变不同字体组合之间的字间距,以及如何做出漂亮的版式。那是一种科学永远无法捕捉的充满美感、历史感和艺术感的微妙,我发现这太有意思了。
但当时,我压根儿没想到这些知识会在我的生命中有什么实际运用价值;但是10年之后,当我们设计第一款Macintosh电脑的候,这些东西全派上了用场。我把它们全部设计进了Mac,这是第一台可以排出好看版式的电脑。如果当时我大学里没有旁听这门课程的话,Mac就不会提供各种字体和等间距字体。自从视窗系统抄袭了Mac以后,所有的个人电脑都有了这些东西。如果我没有退学,我就不会去书法班旁听,而今天的个人电脑大概也就不会有出色的版式功能。
谁能想到,这样一种跨度很大的跨界学习,能为后来的Mac带来那么多的漂亮的字体、版式以及竞争力。
对于人文思想的热爱,在乔布斯体内与科学技术商业合二为一,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审美品味与产品理念。
所以,后来也有人说,苹果之所以能与人们产生共鸣,是因为在他们的创新中深藏着一种人文精神。
然而,为什么跨界就能带来如此与众不同的创造力呢?
因为,创造力从本质上说就是“想法的连接”。因此,跨界的幅度越大,跨界的维度越多,创造力就必然会越强。
通过跨界,能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视角“加和”起来。如果你只有两个视角,那你就只有一对连接。而如果你拥有5个视角,理论上你就可以拥有5×4/2 = 10个连接,即五个点两两之间都能连成一条线,具体可见下图。
而如果你拥有10个视角,你就可以有10×9/2=45个连接。因为视角的这种不成比例的加和性,跨界的好处也会不成比例的增加。
每一种不同的视角往往就是来自于不同的领域、学科和思维,因此,如果一个人不但拥有人文思维,还拥有科学思维,那他的视角就会被极大的扩大,他的创造力也就会有成倍的增加。
而其中,人文思维又是众多跨界思维与知识领域中最不可或缺的。
真格基金的创始人王强曾说,思维就像洋葱,一共有四个圈层。最顶层的是人文思维,再往下一次是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商业思维。
如果停留在商业思维,你就将错过技术思维;如果你只知道科学思维,你就无法探寻科学本身的意义;而最终只有人文的顶层思维,才能帮助你形成一个正确的、完整的认知结构,而人文思维也是最难的。它包括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美学、文学、历史、宗教神学等,它是有关人性与人心的。而事实上,商业思维其实也是关于人性与人心的。
关于这一点,乔布斯也曾经说过:“整个电脑行业都试图忘记人性的一面。更高的频率、空间,我们认为这是对技术的狂热,但我们认为还有另一面,就是你用这些来干什么,我们可以不局限于电子表格和处理器,我们能帮助别人用更丰富的方式表现自己。”
所以说,如果想要做好商业,跨界思维是需要的,而人文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4
升维思维
什么是升维思维?
简单来说,它就是跳出眼前的问题,通过确认更高一层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找到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什么是眼前的问题?这个很好理解,就是所有人都很看到的、显而易见的呈现在眼前的那个问题。
那什么是更高一层的问题呢?
更高一层的问题一共有两种。
第一种:只有跳到更高一个层级上才能看到的问题。
比如:在我们遇到关于自我“身份”的问题时,可以跳到比“身份”更高一层的“愿景”层去看看,当我们站在更高一层去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从而轻易就解决掉“身份”层面上的那个问题。当我们遇到“能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跳到比“能力”更高一层的“价值观”层级去看看,从而让“能力”层级上的问题迎刃而解。
举例来说,如果我们质疑自己到底是不是一个好女儿,这是一个“身份”层面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试着站到更高一层的“愿景”层去看看,在我们的愿景中,好女儿是怎样一种形象。然后,我们就能轻易回答存在于“身份”层面的这个问题了。
第二种:只有跳到更高一个维度才能看到的问题。
比如:眼前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点”的问题,通过升维思考可以将其升高一个维度,即跳到“线”这个一维维度,从“线”的维度去思考解决方法。
就像我们在换工作时,考虑的大多都是“点”的问题,即这个工作薪资如何,离家近不近。但如果应用升维思维,就应该在“线”这个一维,甚至在“面”这个二维上去进行思考。而这些就意味着还得去思考企业、行业和趋势。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乔布斯是如何运用升维思维的?
乔布斯曾说:“有些人说,消费者想要什么就给他们什么。但那不是我的方式。我们的责任是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
“提前一步搞清楚他们将来想要什么。”代表的正是乔布斯升维思维的一个方面。
这个问题的眼前问题是:客户现在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而如果将这个问题升高一个层级,问题就变成了:客户在未来需要什么样的产品?
于是,他所做的产品就将客户从现在直接带去了未来,从一个充分竞争的现在带去了无人竞争的未来。
同理,在汽车未曾出现之前,人们出行的代步工具是马匹。那时,不论是谁,包括客户和商家,想的都是“如何才能拥有(或培育)一匹更快的马?”客户在当下的需求都是“一匹更快的马”。
如果此时,我们试着学习一下乔布斯,用升维思维的方法去思考,就会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客户在将来的需求会是什么呢?是拥有一匹更快的马,还是拥有一个更快速有效的出行代步工具?”
当时的亨利·福特也正是这样思考的,他没有停留在“客户想要的”与“现有商家正在做的”这个思维层面,而是将自己的思考从眼前投射到了更高一层的未来,从而给人类带来了汽车。
正如他所说:“如果我当时去问我的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说要一匹更快的马。”
不论是乔布斯,还是福特,他们在选择前进方向的时候都无一例外的运用了“升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也帮助他们从现有的竞争环境与现有的客户需求中跳了出来,将目光与思考指向了“更高一层的问题”,从而提前一步走向了未来,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其背后一定有着使其伟大的思维方式。
而如果我们只看表面故事,就会错过了蕴藏在故事背后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因此也就错过了让我们得以思考与成长的阶梯。
作者I艾菲 编辑I佳佳
- END -
>> 点赞和分享是最大的鼓励 <<
如果你喜欢艾菲的文章,请设“星标”哦。
点击最上方蓝色字体“艾菲的理想”→点击右上角“...”→点选“设为星标⭐️”。
“艾菲的理想” - 原创TOP文章:
艾 菲
深度思考者
Gallup全球认证优势教练
前500强外企大中华区市场部负责人
在自我觉知、自我成长与实现的路上
已经坚定且投入的走了多年
与你一起,
探索蓬勃丰盈的人生,
成为真实且闪闪发光的自己。